NSFC标书需站在基金评审人角度书写
信息来源:本站原创发布日期: 2015-03-09浏览次数:
NSFC标书需站在基金评审人角度书写
2015-03-05
一、NSFC标书申请的致命伤
1.标书书写不认真:其中一份标书立项依据只有600余字,而且内容空泛;研究内容更过分,只有六句话,技术方案不分没有任何技术路线的细节。另外一份错别字连篇,严重影响阅读,仅基本信息一页就有8、9个错误,其中摘要中有5个错别字。这样的标书显然是应付科管部门的,评审也比较省事,只看一遍,斩立决。
2.题目和研究内容不相符:毙掉的标书中好几篇是“XXXX机制研究”,但是通篇没有涉及机制研究的内容。机制研究不是做几个PCR,测定几个序列就能解决的,没有详尽的体内外的功能实验,怎敢妄谈机制?此外还有两份“我国XXXX研究”,申请人尽管在三甲医院,可是没有见到与国内同行合作的内容,以一家医院的数据何谈“我国”?
3.去年曾审过的一份标书,我提过几点意见,建议不予资助,今年这份标书几乎未作任何修改又回到了我手中(甚至没有添加该领域一年来的新进展),理所当然地毙掉。你不尊重我的劳动,我又怎么会尊重你的?
4.对相关领域的进展掌握不充分,或者为了凸显原创性,刻意忽略相关文献。有一份标书,第一次读完以后感觉比较好,有一定的工作基础,而且技术方案设计很好。随后在PubMed上搜索文献,发现一年前国外已经有实验室发表了这方面的论文,无奈只好忍痛割爱。
5.自我重复:有一份标书,申请人有很好的基础,发表了相关的SCI文章,但是拜读其文章后发现,标书只是其已发表文章的重复,没有体现出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。
二、NSFC标书申请方案
1.立项依据:这个怎么写,见仁见智。有一份标书的立项依据洋洋洒洒近万字,虽说写得逻辑严密,条理清晰,但是有很多内容与所申请课题关系不大,完全可以忽略。我觉得这里面最重要的是要凝练出具体的科学问题或假说。
2.创新和特色:由于基金委强调创新,所以申请人也就想方设法突出这一点。其实NSFC每年资助那么多项目,有5%真正是创新的就相当不错了。我审的标书大部分创新点是“首次在XXX中用XXX研究XXX”,窃以为这已经不是创新了。所以我不太关注这一点。我关注的是标书是否提出明确的科学问题或假说,并围绕这个科学问题设计合理的实验来回答。遗憾的是,大部分标书都没有做到这一点。
3.研究内容和技术方案:有的标书把两者混为一谈。我的理解是研究内容是“做什么”,不需要特别详细,而技术方案是“怎么做”,要尽量详实,能够实现研究内容。有的标书为了体现先进性,把一些新的热门技术加上,其实这些技术未必是实现其目的的最佳手段,失分不少。
4.工作基础:这指的是与申请相关的基础。有的标书把不相关的内容(主要是SCI论文)生拉硬扯放进来,感觉很不好。有的还把SCI论文的IF因子注上,更是不合我的胃口;都是这个领域的,知道每个杂志几斤几两,弄这个就是画蛇添足了。我不是唯SCI论者,一个我评议为“优先资助”的标书就没有SCI论文,但是申请人有一些很好的中文文章,标书写得很好,针对临床中的一个具体问题,设计实验予以解答,这就足够了。
5.研究团队:我一般对于研究团队一项只是浏览,但是其中一份标书的团队9个人里面,有8个是副高以上职称,而且都安排了9个月以上的实验,其中三个更是临床科室的科主任,主任医师,负责分子生物学实验!全世界都知道自然基金干活的是研究生和年轻人,换做是你,你愿意相信这个研究团队吗?
三、站在审稿人角度建议NSFC标书申请
1.NSFC虽然是Peer Review,但和文章投稿不同的,这是一锤子买卖,申请人没有申辩的机会。所以一定要认真对待标书,写的时候要换位思考“我这么写能不能说服函审人?”
2.关于立项依据部分的撰写,现在的很多标书这一部分概括起来就像是八股文:“通过XXX,阐述XXX机制,揭示XXX规律,建立XXX体系,为XXX提供依据”。我个人很不喜欢这样的语调,这样的表述太虚了;很多标书动辄就“XXX机制研究”,至少我觉得任何“机制研究”都是很大的课题,真的能搞清楚一个机制,那都是CNS的文章。我觉得这一部分的撰写方式最好是假说驱动的,根据现有国内外进展和自身工作基础,提出明确的假说或科学问题,设计实验进行验证;问题不需要很大,但一定要具体。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偏好,别的专家可能不这么认为,这一点仅供参考。
3.技术路线一定要为科学问题服务,不要什么热就上什么,流行的不一定是最合适的。
4.标书一定要请别人看一下,如同事、同学等(最好专业不要太相近),他们可以客串函审专家,给你挑刺。如果你的标书能让专业不太相近的人看懂,看出价值,你就成功了一大半。
来源:辑文编译
- 上一篇: 未来最具潜力的十大新材料,改变我们的生活!
- 下一篇: 人在一起不叫团队,心在一起才是团队